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烟台72小时深山救援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

时间:2025-06-15作者:小张阅读:44分类:本地聚焦

  烟台72小时深山救援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

  2025年6月初,山东烟台塔山深处,一场牵动无数人心的救援行动在暴雨后的泥泞与迷雾中展开。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不慎走失,深山环境复杂,昼夜温差大,加之连日降雨导致山路湿滑,救援难度远超预期。这场持续72小时的生死营救,不仅是对专业救援能力的考验,更是一场关于生命至上的集体行动。

  紧急集结:多方力量火速响应

  老人失踪的消息一经确认,当地民警、消防、公益搜救队及志愿者迅速组成联合救援组。民警通过回看监控发现,老人最后出现在塔山入口的村边小路上,此后便失去踪迹。“深山里时间越长,危险系数越大”,救援人员当即决定进山展开地毯式搜索。与此同时,消防部门调派经验丰富的队员携带破拆工具、担架和医疗包,公益搜救队则利用无人机和热成像仪扩大搜索范围。

  这场救援的紧迫性不言而喻。烟台虽已放晴,但山区积雪未消,部分路段仍被冰层覆盖,救援人员需在“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中作业——白天的烈日加速体力消耗,夜晚的低温又考验着耐力。正如一名消防员所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

  险象环生:救援中的技术与人性

  深山地势陡峭,植被茂密,搜救如同“在迷宫中寻找一根针”。为精准定位,救援组采用“分段排查法”:民警与志愿者沿老人可能行走的路线标记搜索,消防员则负责清理障碍。最终,在一处隐蔽的沟底发现了体力透支的老人。

  救援过程堪称“教科书级的协作”。前方消防员用砍刀开辟通道,中间由家属背负老人以稳定情绪,后方队员全程保护防止二次跌落。这种“前中后三角阵型”既保障了效率,又最大限度降低了风险。而公益搜救队的无人机实时传回画面,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了“空中之眼”。

  72小时的淬炼:从实战到经验的升华

  此次救援恰逢烟台市刚完成地震抢险演练不久,消防队伍的“全灾种、大应急”能力得到直接验证。演练中积累的快速响应、多部门联动经验,在此次行动中转化为实际战斗力。例如,井下救援常用的绳索技术被用于沟壑横渡,而地震演练中的伤员转运方案则优化了老人下山时的保护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救援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人性的彰显。家属的全程参与安抚了老人情绪,志愿者自发提供的热食和毛毯成为寒夜中的温暖支撑。正如参与救援的民警所言:“深山里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但每一双手都能创造奇迹。”

  尾声:生命至上的城市温度

  6月9日,当老人被安全送医的消息传出,社交平台上“烟台救援”的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这场行动背后,是超过200名救援人员的不眠不休,是30余台设备的不间断运作,更是一座城市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

  烟台72小时深山救援,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生命守护,也为未来应对复杂灾害提供了宝贵样本。它提醒我们:在自然面前,人类或许渺小,但凝聚的力量足以劈开荆棘,照亮生命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