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父亲的回忆

时间:2025-09-17作者:烟台新闻网阅读:33分类:本地聚焦

  深冬的午后,阳光透过老旧的玻璃窗,在布满划痕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76岁的张明华坐在一把藤椅上,膝头摊开一本纸页泛黄的相册。他的手指轻轻抚过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工装,推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笑容腼腆而明亮。\"这是我父亲第一份工作时拍的照片,\"他喃喃自语,\"那一年,他刚满二十岁。\"

  这本相册是张明华从老宅阁楼里整理出来的众多物品之一。三个月前,随着老城区改造工程的推进,他不得不搬离居住了一甲子的祖屋。在整理物品时,他意外发现了父亲珍藏多年的铁皮盒子,里面不仅有许多老照片,还有日记本、奖状、甚至几封未曾寄出的家书。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张明华回忆道,眼神飘向远方,\"我小时候总觉得他太过严肃,从不像别人家的父亲那样会和孩子们嬉笑打闹。直到现在,通过这些他亲手写下的文字,我才真正理解了他。\"

  日记本的扉页已经破损,但墨迹依然清晰:\"1956年9月12日,今日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给母亲买了块布料,余下的存起来,将来要买辆自行车。\"张明华的手指轻轻点着这行字,嘴角泛起笑意:\"原来父亲也有这样的时候,也会为一点小成就而开心。\"

  在这些尘封的记忆载体中,有一本特别的工作笔记引起了张明华的注意。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父亲作为机械厂技术员的点点滴滴——技术革新方案、设备维修记录,甚至还有手绘的零件图纸。\"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参与过这么多重要项目,\"张明华感慨道,\"他回家从不谈工作,总是洗完手就默默地吃饭。\"

  随着阅读的深入,一个更加立体的父亲形象在张明华心中逐渐清晰。那个会为技术难题熬夜钻研的父亲,那个偷偷资助困难工友的父亲,那个在1960年困难时期将口粮省给孩子们的父亲...所有这些,都与记忆中那个不苟言笑的形象相去甚远。

  最让张明华动容的是一封写于1978年却从未寄出的信。信中,父亲向远方的兄长诉说着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孩子们的期望:\"明华今年考上高中了,虽然成绩不算最好,但很用功。希望他将来能有机会读大学,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读到这封信时,我忍不住流泪了,\"张明华的声音有些哽咽,\"那年我确实成绩一般,常担心让父亲失望。但从不知道,他其实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我的努力。\"

  这些发现让张明华萌生了一个想法——将父亲的回忆整理成册,让家族中的年轻一代也能了解这位他们从未谋面的长辈。他买来扫描仪,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张照片和文件;他拜访父亲的老同事,记录下那些尘封的往事;他甚至根据日记中的线索,重走了父亲年轻时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与父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张明华说,\"我开始理解他的沉默背后,是那一代人特有的担当与坚韧。他们不善于表达情感,却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人。\"

  如今,张明华已经整理了近三百页的资料,包括数字化修复的老照片、转录的日记内容以及口述历史的文字记录。他计划制作成电子书和少量印刷本,分发给家族成员。\"这不是为了出版,只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够记住,他们的根来自怎样一个认真生活过的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张明华的举动似乎有些\"老派\"。但在他看来,这种对家族记忆的守护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个人都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当我们真正去了解父辈的故事,才会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前行。\"

  夕阳西下,张明华轻轻合上相册。窗外的城市车水马龙,与相册中那个自行车为主的年代恍如隔世。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那份深藏在岁月深处的父爱,如今通过发黄的纸页,温暖着另一代人的心灵。

  在整理过程中,张明华还发现父亲珍藏着一枚1959年的劳动奖章,从未向家人提起;找到了一张1965年全家福的底片,照片上年轻的父亲抱着幼年的他,眼神中满是温柔;甚至还有一份1972年的手写菜谱,记录着孩子们爱吃的菜肴做法。

  \"父亲去世那年,我总觉得有很多话还没来得及说,\"张明华抚摸着那些泛黄的纸页,\"现在通过这种方式,我好像终于听懂了他无声的爱。\"也许,这就是记忆的力量——它不会随着时间消逝,反而会在某一天,以最意外的方式,完成两代人之间最深情的对话。

相关文章:

1.轰天谍战2025-09-29

2.炙热2025-09-29

3.热血街头2025-09-29

4.跳出去2025-09-29

5.路边野餐2025-09-29

6.灵偶契约22025-09-29

7.火魔高跟鞋2025-09-29

8.满清禁宫奇案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