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稿】昨夜的长安大剧院仿佛被注入一脉仙气,鎏金灯盏映照下,座无虚席的观众席时而爆发雷鸣掌声,时而静得能听见针落。当最后一场戏的幕布缓缓落下,不少观众仍久久伫立,沉浸于一场跨越千年的奇幻之旅——这便是新编大型舞台剧《欢乐八仙》全球首演现场的盛况。
该剧以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故事为蓝本,却并未拘泥于传统神话的叙事窠臼,而是别出心裁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仙界”。主创团队大胆地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传统表达,通过吕洞宾的率性洒脱、何仙姑的聪慧灵秀、铁拐李的豁达诙谐等鲜明人物性格的塑造,让八位仙人从缥缈的神坛走向沸腾的人间。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有着烦恼、执着、欢笑与成长的“普通人”,其惩恶扬善、济世为民的旅程,因贴近现代价值观而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总导演陈墨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创作初衷:“我们不想做一部博物馆式的、仅供瞻仰的作品。八仙故事的核心是‘凡人成仙’,这本身就极具励志色彩和现实关照。我们试图挖掘他们身上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让古老传说与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建立起有效的情感连接。”为此,创作团队历时三年,深入研读古籍,走访民间故事发源地,在确保文化底蕴扎实的前提下,对剧情结构和人物关系进行了大胆而合理的艺术重构。
《欢乐八仙》的“新”不仅体现在叙事上,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舞台。演出巧妙运用了全息投影、动态捕捉等前沿科技,营造出蓬莱仙境的瑰丽玄幻和人间市井的喧嚣热闹。尤其“八仙过海”经典桥段,不再依赖传统的机关布景,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出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立体海面,每位仙人各显神通,法器绽放出璀璨光芒,与虚拟海浪交互冲击,带来极其震撼的视觉奇观,令观众叹为观止。
然而,技术并未喧宾夺主。该剧的根基依然深植于深厚的传统表演艺术。演员的唱念做打功底扎实,京剧的韵白、昆曲的身段与现代舞蹈语汇有机融合,创造出一种既古典又新颖的独特风格。音乐创作同样值得一提,全剧旋律在保留传统戏曲曲牌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宏大的交响乐编排和恰当的电子音效,时而空灵悠远,时而激昂澎湃,精准烘托了剧情发展与人物心境。
“我最感动的是‘蓝采和’放下成见,与‘韩湘子’携手助人的那场戏,”一位带着孩子前来观剧的年轻母亲表示,“故事讲的虽然是神仙,但传递的友爱、协作、坚持正义的理念,对孩子是很好的启蒙教育。而且演出太好看了,孩子全程目不转睛。”
业内评论家指出,《欢乐八仙》的成功在于它精准把握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它并非简单粗暴的“恶搞”或“解构”,而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敬畏之心,对传统IP进行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使其焕发出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和精神内涵的蓬勃生命力。它的出现,为当前舞台艺术创作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据悉,《欢乐八仙》首演后,将于本月起开启全国巡演,并已接到多个国际艺术节的演出邀请。这股来自东方的“欢乐”旋风,正期待着与更广阔的观众见面,讲述一个跨越时空、关于快乐、善良与勇气的永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