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市场被商业类型片占据主流的当下,一部名为《戏笑江湖》的影片悄然走进了观众的视野。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也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这部由青年导演凌正辉执导,以越剧演员为主角、糅合戏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作品,却凭借其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表达,在近期的小范围点映中收获了不俗的口碑,成为一匹潜力十足的黑马。
《戏笑江湖》讲述了越剧团台柱林笑笑,在传统戏曲日渐式微的背景下,面对剧团解散、师友离散的现实困境,仍然坚守舞台、勇敢追梦的故事。影片不仅聚焦于一位戏曲演员的个体命运,更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之痛。笑笑这个角色,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执拗与纯粹,也具备新一代青年的清醒与勇气,她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选择,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凌正辉导演在片中采用了大量虚实相生的影像语言,将越剧经典的唱段、身段与现代剧情自然交织。影片开场便是笑笑在破旧剧场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楼台会”一折,镜头从她含泪的双眸缓缓拉远,台下观众寥寥,光影阑珊,一段摄人心魄的表演与一个时代渐逝的苍凉感同时涌上心头。这种不依靠台词而靠意境传递情绪的手法,成为影片一大艺术特色。
除了对戏曲艺术的致敬,电影也并未回避现实议题。笑笑需要面对来自家人的不理解、朋友转型的诱惑、资本对传统文化的粗暴改造,甚至是在短视频时代中传统舞台艺术的边缘化危机。但她没有选择悲情抵抗,而是以幽默乐观的态度主动寻求出路——她去街头表演,开办儿童戏曲班,甚至尝试将越剧元素融入现代舞。这一过程中,影片并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简单答案,而是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文化生存现实:传统要想延续,必须学会与时代对话。
演员梁恬在片中饰演的林笑笑,可以说是全片的灵魂所在。她不仅提前半年进入越剧团实习,学习身段、唱腔和水袖动作,更难得的是准确把握住了角色身上那种“痴”与“韧”的气质。几场重头戏中,她没有一句抱怨命运的台词,仅凭眼神和肢体就传递出人物从迷茫到坚定的转变。尤其一段深夜独自在排练场起舞的独角戏,没有音乐、没有灯光,只有月光下一个清瘦的身影和无声的坚持,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戏笑江湖》的出色之处还在于它并未停留在个体励志的层面,而是通过群像描写勾勒出一个微小而完整的艺术江湖。剧团老师傅对传统的坚守、年轻团员对未来的彷徨、剧场管理员默默的支持,甚至是一位经常来看戏的聋哑老人……每一个配角都有其温暖的光彩。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张情感网络,让影片在冷峻的现实底色中始终流淌着人情温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戏笑江湖》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它不仅是对戏曲艺术的信仰,也是对生活方式的信仰,对某种即将消逝的“慢”与“专”的怀念。影片没有回避越剧乃至整个戏曲行业所面临的观众老化、市场萎缩、传承困难等问题,但它依然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向我们提问:在一切都追求效率和变现的今天,那些需要时间沉淀、需要用心守护的美好,是否还值得我们去坚持?
正如一位观众在观影后所言:“这部电影不像是一声呐喊,更像是一滴眼泪和一个微笑。”它没有强行煽情,没有刻意崇高,只是真诚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故事。在喧闹的电影市场中,《戏笑江湖》似乎本身就成了它所描绘的那方舞台——不大,却自有天地;不喧嚣,却自有回声。
据悉,该片已入围多个国际独立电影展展映单元,并将于本月底正式登陆国内艺术院线。它能否凭借口碑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是否可以为戏曲题材电影乃至更多文艺片开拓新的可能,值得持续关注。无论如何,像《戏笑江湖》这样的作品的存在本身,就已为中国电影多元生态添加了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