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新闻>正文

我不是龙套

时间:2025-09-14作者:烟台新闻网阅读:27分类:头条新闻

  【本报专稿】横店影视基地的凌晨四点,星光黯淡,寒意未散。一群穿着粗布麻衣、脸上还带着倦容的群众演员已经蹲在片场外等待化妆。人群中,一个身材瘦小、眼神却格外清亮的年轻人正借着路灯翻看一本被翻得卷边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他叫钱小豪,来横店第7年,参演过198部戏,观众可能从未记住他的脸,但他却始终称自己为“演员”,而不是“龙套”。

  这是纪录片电影《我不是龙套》开场的一幕。该片由青年导演陈伟执导,历时三年跟拍记录,于近日正式登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影片没有炫技的镜头和宏大的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中国影视工业中最庞大也最沉默的群体——群众演员,并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讲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挣扎、梦想与尊严。

  “很多人叫我们‘活道具’、‘人肉背景’,但哪怕只是一具倒下的尸体,我也希望倒得有点分量。”钱小豪在片中的自白道出了无数“横漂”的心声。影片跟踪记录了包括他在内的五位群众演员的日常:凌晨三点抢戏的疯狂,连续18个小时穿着沉重盔甲拍战争戏的艰辛,领到一句台词时的狂喜,被剧组人员呵斥时的卑微,以及深夜在十人间的出租屋里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眼神的执着。

  镜头语言极其克制,没有刻意煽情,却因真实而充满力量。一个下大雨的夜戏现场,副导演指着一群淋得发抖的群众演员说:“你们往后退点,别穿帮了。”人群默默退进更深的黑暗里,只有一个年轻人突然抬头问:“导演,待会我倒下的姿势需不需要调整?”副导演愣了片刻,摆摆手:“随便,反正也拍不到你。”

  “正是无数个这样的‘随便’,组成了他们真实的生存环境。”导演陈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我想记录的不是苦难,而是尊严。哪怕在最不被看见的角落,也有人认真活着。”

  影片中段,记录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场景。一场大型宫廷戏拍摄结束后,主要演员在一众助理的簇拥下离开,群众演员则被要求留下来“补镜头”。灯光师重新打光时,现场突然停电,一片漆黑中,穿着太监官服的群演老李掏出手机,点亮手电筒,对着身边演宫女的年轻女孩说:“姑娘,抓紧时间歇会吧。”微光中,几十个穿着华服却无人关注的“龙套”静静坐在“皇宫”的台阶上,那一刻,他们不再是戏里的背景板,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我不是龙套》的深刻性在于,它并未止于个体命运的呈现,而是通过这群人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中国影视行业生态的某个切面。一方面,影视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剧集量冠绝全球;另一方面,支撑起庞大拍摄需求的群众演员,其权益保障、职业认同和发展路径却仍处于模糊地带。绝大多数人拿着每天100-300元的报酬,没有合同,没有保险,镜头一晃而过,汗水转瞬即逝。

  但影片并未走向悲观。在后半部分,镜头捕捉到了变化的发生:有群演通过短视频平台记录生活,收获了百万粉丝;有的开始学习编剧和导演知识,尝试自己创作短片;横店也出现了专门为群演提供免费表演培训的公益工作室。影片中一位跟组老演员说得好:“戏里戏外都是人生,没有人生来就是龙套。只要自己不跪着,总有一天能站起来走路。”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张宏教授评价该片:“它打破了对影视行业底层从业者的刻板想象,展现了劳动者尊严的普照。这群‘看不见的表演者’在镜头前重新获得了主体性,这是纪录片的人文主义光辉。”

  影片结尾,钱小终于在一个网络电影中获得了有名字的角色——侍卫乙。杀青那天,他请剧组所有人喝了奶茶,并在朋友圈写道:“今天他们叫了我的角色名,虽然还是乙。”画面最后定格在他向远方鞠躬的背影上,那是他每部戏杀青后都会做的动作,致敬剧组,也致敬自己。

  《我不是龙套》或许无法立刻改变这个群体的生存现状,但它确实让更多人看见:在星光熠熠的影视圈,除了镁光灯下的主角,还有无数个“钱小豪”在黑暗中默默修行。他们用肉身垫高了中国影视产业的基底,用微不足道的梦想点亮了属于自己的那盏灯。正如电影海报上那句点睛之笔:“没有小角色,只有真人生。”

相关文章:

1.热线2025-09-29

2.热血刑警2025-09-29

3.跳跃大搜查线:湾岸署史上最恶的3日间2025-09-29

4.灵动:鬼影实录42025-09-29

5.炎炎夏日2025-09-29

6.趣味游戏2025-09-29

7.深渊幽灵2025-09-29

8.温莎之谜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