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山东烟台滨海广场的热闹氛围中,为期三天的“忠州佳品进山东·同心携手共繁荣”

时间:2025-06-21作者:小磊阅读:32分类:本地聚焦

  鲁渝推介会签3.56亿订单

  在山东烟台滨海广场的热闹氛围中,为期三天的“忠州佳品进山东·同心携手共繁荣”2025烟台推介会于6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由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重庆市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办公室指导,中共忠县县委、忠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特色产品的集中展销,更成为鲁渝两地深化产业协同、共谋发展新篇的重要平台。来自重庆忠县的25家优质企业携180余款特色产品跨越山海而来,首日启动仪式即斩获3.56亿元签约订单,犹如一剂强心针,为区域协作注入澎湃动能。

  山海相连:一场跨越千里的经济对话

  当忠州的橙香与烟台的海风相遇,两地合作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交易。数据显示,2024年鲁渝三地互访达21次200余人次,经济合作项目30余个,资金规模同比激增108%至58.58亿元。此次推介会正是这种深度协作的延续——现场11家企业和政府代表签下的3.56亿元协议,如同架起一座隐形的商贸桥梁,将三峡库区的物产优势与山东市场的消费潜力紧密勾连。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种‘市场+资源’的精准对接模式,让帮扶从单向输血转向双向共赢。”

  舌尖上的忠州:爆款产品背后的产业密码

  展销现场,派森百NFC橙汁的清甜、忠州豆腐乳的醇厚、乌杨白酒的凛冽,构筑起独特的味觉地标。首日42.39万元的现场销售额中,这些明星单品贡献超七成,部分商品甚至出现“开展即售罄”的盛况。一位连续两年参加展会的忠州企业主感慨:“去年济南展销让我们的橙汁在山东商超铺货量增长300%,今年烟台市民的热情更让我们看到消费升级的新机遇。”这种火爆并非偶然,忠县近年来通过“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品牌运营”的三步战略,将传统农产品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佳品”,仅农特产品购销合同额就同比增长408%至9.33亿元。

  从展台到货架:供应链创新的烟台实践

  在商贸洽谈区,一种新型合作模式正在成型。某连锁超市采购总监指着刚签订的2000万元笋竹制品合同解释:“我们不仅买产品,更与忠县共建冷链物流专线,让鲜竹笋从采摘到上架压缩至48小时。”这种“产销直通”模式,正是本次活动着力推广的重点。据忠县商务委透露,已有5家山东企业计划在当地设立前置仓,通过缩短中间环节,使消费者能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享用忠州特产。媒体观察员指出:“区域协作已进入3.0时代——从早期的资金援助、产业转移,升级为现在的供应链深度整合。”

  文化赋能:舌尖之外的品牌叙事

  展馆特设的非遗展演区,忠州豆腐乳传统制作技艺的现场展示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一位带着孩子体验的烟台市民说:“知道腐乳是黄豆做的,但没想到要经过28道工序,这种文化附加值让我们更愿意为品质买单。”活动组委会巧妙地将产品与文化IP绑定,比如购买乌杨白酒赠送三峡风光明信片,橙汁包装印有忠州古城手绘图。这种“实物+体验+故事”的立体营销,使产品溢价空间提升20%以上。重庆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办公室负责人强调:“消费帮扶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文化认同的长远账。”

  数字时代的协作新范式

  在传统展销之外,一场“云端推介”同步展开。通过扫码进入的“忠州佳品”微信小程序,首日访问量突破10万人次,线上下单金额达现场销售额的1.5倍。某电商平台运营总监现场演示了“AR扫码溯源”功能:“消费者能直观看到橙子从开花到灌装的全过程,这种透明度极大增强了购买信心。”值得关注的是,30%的线上订单来自山东省外,说明数字化渠道正帮助忠州产品突破地域限制,构建全国性的分销网络。

  当夕阳映照在烟台海滨,满载忠州特产的物流车队正驶向山东各地。这场推介会创造的不仅是3.56亿元的即时交易,更开启了“山东市场+忠州制造”“山东资本+忠州资源”“山东技术+忠州生态”的多维合作空间。正如忠县县委书记在签约仪式上所言:“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解决方案。”随着两地共建的15个合作项目陆续落地,这种“以消费促产业、以产业带振兴”的良性循环,正在书写东西部协作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