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冠军企业引领消费新篇章
在近年来的经济浪潮中,烟台这座滨海城市以“冠军企业”为引擎,书写了提振消费的独特篇章。截至2025年,烟台市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总数已突破4000家,这些企业不仅是产业标杆,更成为拉动消费的“隐形冠军”。数据显示,2023年烟台GDP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62.4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6%,冠军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冠军企业的“乘数效应”:从生产线到消费链
烟台的经济复苏指数曾位列全国前五,超过100%,这一成绩背后是冠军企业形成的产业链联动。以制造业为例,某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终端产品价格下降15%,直接刺激了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增长。这种“技术红利”通过供应链传导,最终转化为市民钱包里的“消费底气”。

政策精准滴灌:让企业活力反哺消费市场
2025年初,烟台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力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企促消”策略。例如,鼓励冠军企业开展员工福利采购计划,将年终奖与本地消费券捆绑发放,仅某瞪羚企业就带动超2000万元节假日消费。此外,政府联合企业打造“烟台智造”展销会,将B端(企业端)的技术优势转化为C端(消费者端)的体验升级,形成“产消闭环”。
小微企业的“跟跑效应”:生态圈激活长尾消费

冠军企业的崛起并非孤例。烟台通过“大带小”模式,让头部企业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订单和标准,带动500余家配套企业升级。这些小微企业扎根社区,开发出适老化家居、智能农具等细分产品,填补了消费市场的“毛细血管需求”。例如,某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的便携式海产加工设备,让渔民家庭作坊也能生产高端预制菜,推动海鲜消费从餐馆走向家庭餐桌。

数据背后的消费信心:从复苏到可持续增长
2023年至2025年,烟台第三产业增加值始终稳定在6%以上的增速,反映出服务消费的韧性。值得注意的是,巾帼家政服务竞赛、幸福餐厅社区治理等民生项目,背后均有冠军企业的资金或技术支持。这种“经济+社会”的双重投入,让市民在获得实惠的同时,建立起对本地品牌的长期信任。

未来挑战:如何让“冠军基因”持续造血
尽管成效显著,烟台仍需应对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考验。例如,部分传统制造企业面临数字化改造的高成本压力,可能削弱其消费拉动能力。对此,专家建议借鉴烟台机场“端午假期服务6万旅客”的经验,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供需匹配效率,让冠军企业的“高质量供给”真正转化为市民的“高质量需求”。
站在万亿GDP的新起点,烟台正以冠军企业为支点,撬动消费市场的无限可能。这场“以产促消”的实践,或许能为中国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一份独特的“烟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