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企业登记改革:从跑腿到指尖办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率先在企业登记领域推行“一件事”集成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与数字赋能,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质变。这一改革不仅被纳入国家2024年第二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更以“申报零跑腿、审批不见面”的实践成果,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案例。
一、改革背景:从“往返跑”到“一键通”的破局

传统企业登记涉及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多部门,申请人常需重复提交材料、多头奔波。烟台市市场监管局与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跨部门协作,瞄准企业信息变更、注销登记等高频痛点,将原先分散的流程整合为“准入退出领域一件事”。例如,某食品加工企业办理股权变更时,过去需分别向5个窗口提交材料,如今只需登录一个平台,系统自动将数据推送至关联部门,办理时间压缩70%以上。这种“套餐式”服务,如同将繁琐的“拼图游戏”升级为“一键生成”的智能绘图。

二、核心机制: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业务联办:打破部门数据孤岛
改革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打通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12个系统数据接口。企业提交申请后,平台自动核验营业执照、公章备案等信息,实现“一键预查、一体办结”。这种协同机制类似“交响乐团指挥”,各部门按照统一的数字乐谱同步运作。

流程重构:从“串联”到“并联”
以企业注销为例,原先需依次办理税务清缴、社保销户等8个环节,改革后推行“1+N”模式:1次申请触发N个并联审批,材料从23份精简至5份。烟台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反馈:“现在就像网购退货一样方便,勾选需办理的事项,系统自动生成清单。”
三、用户体验:从“跑断腿”到“指尖办”的跨越

通过“电子签名+人脸识别”技术,申请人可远程完成身份核验。2024年试点以来,烟台开发区已有89%的企业登记业务实现全程网办。一位代理记账从业人员描述:“以前每天要往返政务大厅3趟,现在喝着咖啡就能在线追踪进度。”这种转变背后,是烟台市将“用户思维”嵌入系统设计的体现——例如智能表单自动填充历史数据,错误率下降62%。
四、政策深意:营商环境优化的“烟台样本”

该改革并非简单技术叠加,而是制度层面的系统性创新。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行政效能革命:平均审批时限从5天缩短至1.5天,窗口人员减少40%;
市场主体活力:2024年企业注销平均耗时较上年下降58%,助力“僵尸企业”快速出清;
治理现代化探索:通过数据共享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档案,为信用监管提供支撑。
五、未来展望:从“一件事”到“一类事”的延伸

目前,烟台正将改革经验拓展至数据填报、证照联办等领域。专家指出,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在于“以场景为单位”的设计逻辑——将企业办事需求转化为标准化数据模块,如同乐高积木般自由组合。随着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深入推进,烟台实践或将为更多地区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参考范式。
站在改革一周年的节点回望,烟台用“减法”思维做“乘法”效应:减的是表单字段和公章数量,乘的是企业获得感和城市竞争力。对于广大市场主体而言,这场静悄悄的政府自我革命,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