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头条新闻>正文

检查站

时间:2025-09-16作者:烟台新闻网阅读:30分类:头条新闻

  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京港澳高速清河检查站的灯光已经彻夜通明了七个小时。深秋的寒风里,辅警李建国站在车流中,举起停车手势。一辆河北牌照的货车缓缓停下,车窗摇下,呼出的白气瞬间融入灯光。

  “师傅,请出示身份证。”李建国接过证件,在警务终端上扫描,目光快速扫过屏幕信息,又抬头比对司机面容。五秒钟后,他递还证件,“一路平安。”这样的动作,他和同事们每天要重复上千次。

  距离北京城区仅二十公里的清河检查站,是首都外围防线中的重要一环。这里日均车流量超过三万辆,高峰期更是达到五万辆。在这个占地面积不过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一百二十名民警和辅警二十四小时轮班值守,守护着进入北京的南大门。

  “很多人以为检查站就是查身份证的,其实我们的工作复杂得多。”检查站王站长说。他已经在检查站工作了十一年,见证了这里从简易岗亭发展到如今集人脸识别、车辆自动检测、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安检查站。

  上午十点,车流量达到高峰。安检大棚内,六条车道全部开放,车辆排队等候检查。突然,系统中弹出一条预警信息:一辆黑色轿车的车牌与车型不符。民警迅速上前引导车辆进入复检区。

  “请您熄火下车,配合检查。”民警张磊保持着安全距离,手始终放在警用装备旁。驾驶员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眼神闪烁。经过仔细检查,民警发现该车使用的是其他车辆的号牌。在进一步核查中,系统显示该驾驶员为在逃人员,涉嫌跨省诈骗案。

  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没有引起周围车辆的注意。“这就是科技赋能的力量。”王站长说,“大数据系统提前预警,民警精准出击,既保证了检查效率,又提高了安全性。”

  检查站的工作不仅是查缉追逃,更多的是服务群众。下午三点,一位老太太在安检区不知所措地徘徊。民警上前询问,发现老人与家人走失,只能说清自己要去北京的女儿家,却不记得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民警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确定了老人身份,联系上了焦急万分的女儿。

  “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生病需要紧急送医的,有车辆抛锚需要帮助的。”民警刘颖说,“我们是警察,也是老百姓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人。”

  夜幕降临,检查站的灯光再次成为黑夜中最亮的地方。晚上八点,进城方向的车流逐渐减少,出城车辆开始增多。民警们的工作重点也从安检转向了交通安全检查。

  “您好,请吹气。”民警赵志刚正在对一位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深夜十一点后,酒驾醉驾的风险明显升高,检查站会加大查处力度。这一天晚上,他们查获了两起酒后驾驶行为。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晚上出京还要检查,”赵志刚说,“其实安全检查没有时空界限,我们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凌晨两点,一辆运送蔬菜的货车被引导进入检查区。驾驶员王师傅经常往返于河北和北京之间,对检查站的工作非常熟悉。“他们挺辛苦的,冬天冷夏天热,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多等几分钟,换来的是平安,值得。”

  在检查站的指挥室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车流量、检查情况和预警信息。值班领导密切关注着各项数据,随时准备调配警力应对突发情况。这里的灯光永远不会熄灭。

  王站长望着窗外的车流,说:“检查站就像是一个过滤器,把危险因素过滤掉,让平安畅通进入城市。我们的工作平凡甚至枯燥,但意义重大。每拦截一个危险因素,就可能避免一场灾难;每帮助一位群众,就温暖一个家庭。”

  天边渐渐泛白,新一天的车流又开始汇聚。检查站民警们整理好装备,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日出而作,日落不息。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不只是一条道路,更是身后千万家庭的平安。在这里,安全与效率并重,科技与人文结合,构成了首都外围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上一篇:棒!少年

下一篇:榫卯

相关文章:

1.热线2025-09-29

2.热血刑警2025-09-29

3.跳跃大搜查线:湾岸署史上最恶的3日间2025-09-29

4.灵动:鬼影实录42025-09-29

5.炎炎夏日2025-09-29

6.趣味游戏2025-09-29

7.深渊幽灵2025-09-29

8.温莎之谜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