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烟台大学主校区千米文化艺术长廊与建筑馆内人头攒动,多场春季联合招聘会相继拉开帷幕。这场就业“春风行动”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核心,为2025届毕业生及2026届实习生搭建起覆盖文、理、工、医等多领域的求职通道,吸引超百家知名企业进驻,释放就业岗位逾千个。
文科专场:跨学科联动打造复合型人才市场
4月24日,经济管理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等五大学院推出的文科类专场招聘会,成为人文社科学生的“求职盛宴”。北京市盈科(烟台)律师事务所、鲁南制药等企业带来法律顾问、新媒体运营等岗位,部分企业现场增设“实习岗直通车”,允许2026届学生通过实习锁定未来录用资格。一位参与招聘的HR表示:“文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跨界思维,我们更看重案例解决能力而非单纯专业标签。”
理工科联合专场:产学研结合释放技术岗位红利
次日举办的“环聚核力·机遇特药”招聘会则凸显技术导向,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等五院系联合引入高端制造业企业。某核电设备公司负责人透露:“我们提供的工艺工程师岗位年薪起薪达15万,技术类岗位占比超70%。”现场设置的“技能展示区”允许学生演示CAD制图等实操能力,部分企业甚至携带小型设备进行即时测试。与之呼应的是建筑馆内“数木基建,音筑未来”四院联合招聘会,土木工程类企业推出的BIM建模师等新兴职位,薪资较传统岗位高出20%。
就业服务升级:从简历指导到职业规划全链条覆盖
招聘会现场特设“就业诊断室”,由校企双导师提供简历优化服务。数据显示,经专家修改的简历平均面试邀约率提升34%。山东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巡回宣讲活动同步落地,职业规划师李冰指出:“当前企业更关注‘岗位适配度’,建议学生用项目经历替代笼统的自我评价。” 烟台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强调,今年首次实现的“学院-企业-政府”三方数据互通,使岗位需求匹配精度提升至82%。
新兴趋势观察:绿色经济与AI催生岗位变革
值得关注的是,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合作企业带来的碳资产管理师等绿色职位,招聘量同比上涨150%。而人工智能训练师、医药大数据分析师等交叉岗位,要求应聘者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编程基础。鲁南制药招聘主管坦言:“我们需要能读懂临床数据又会Python的复合人才,这类岗位年薪通常比单一技能岗位高3-5万。”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系列招聘会累计接待求职者超5000人次,企业现场收取有效简历3287份,其中26%达成初步意向。烟台大学就业工作指导中心表示,6月还将推出“云端双选会”,持续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对于未能参与现场招聘的学生,可通过学校就业网查看企业回放视频及补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