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林业局与热心市民携手完成了一场暖心的野生动物救助行动。一只腿部受伤的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灰雁在多方接力救治下,经南山公园野生动物救助站专业治疗后恢复良好,预计将于两周后重返蓝天。
市民晨跑偶遇伤雁 多方联动紧急施救
清晨,市民张先生在芝罘区夹河湿地公园晨跑时,发现一只灰褐色大鸟蜷缩在芦苇丛中,左腿有明显外伤无法站立。通过手机识别软件初步判断为保护动物后,他立即拨打芝罘区林业局24小时救助热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工作人员携带专业运输箱和急救设备,20分钟内抵达现场,确认该鸟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灰雁,随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
精密手术修复骨折 特制食谱加速康复
被送往南山公园野生动物救助站后,兽医团队通过X光检查发现灰雁左侧胫骨存在线性骨折,立即实施外固定手术。为减少应激反应,救治人员在隔离病房铺设仿生湿地环境,配备浅水盆和芦苇丛遮蔽物,并特别定制高蛋白营养餐,添加维生素D3促进骨骼愈合。救助站站长李建国介绍:"灰雁属于群居候鸟,单独饲养期间我们每天播放雁群叫声录音,帮助它保持野外生存本能。"
政民共筑保护网络 受伤候鸟重获新生
此次救助行动中,市民的敏锐观察与快速反应成为关键。芝罘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科长王伟表示:"近三年市民参与救助野生动物案例增长120%,说明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升。"目前林业部门已在湿地公园增设6处生态监测点,并计划开展"候鸟加油站"公益项目,为迁徙鸟类提供安全补给环境。
据悉,待灰雁完全康复后,救助站将选择晴好天气在发现地实施科学放归,并通过卫星追踪器监测其后续迁徙路线。南山公园科普中心同步推出"守护迁徙生命线"主题展览,通过灰雁救助纪实影像向市民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灰雁(学名:Anser anser)作为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烟台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近年来观测到的灰雁种群数量已从2018年的不足50只增长至现今的200余只,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