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圆满收官 三文鱼年产量破10万吨占全国七成‌

时间:2022-05-12作者:百晓生阅读:23分类:本地聚焦

  

  2025年5月9日,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宣布,历时五年的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全面完成,累计建成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100座。2024年三文鱼总产量达10.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70%,标志着我国深远海规模化养殖实现历史性突破。

  技术引领:智能装备重塑渔业版图‌

  全球领先的养殖系统‌

  “经海”系列智能网箱采用68米×68米×40米钢结构坐底式设计,单箱养殖水体7万立方米,配备自动投喂、水下监测及清洁系统,实现鱼类生长数据实时回传与精准调控;

  首创“陆海接力”养殖模式,苗种在陆地循环水系统完成初级培育后转移至深海网箱,成活率提升至93%。

118.png

  生态化立体养殖‌

  构建“上层养鱼、中层种藻、底层播贝”的三维空间利用体系,水体交换速率达2分钟/次,饵料投喂量减少30%,形成自循环海洋生态系统;

  部署5G海洋融合专网,实现网箱环境、鱼群行为等12类数据接入国家级海洋大数据平台。

  产业效应:蓝色经济链全面激活‌

  产能跨越式增长‌

  依托100座智能网箱形成的黄渤海养殖矩阵,三文鱼年产能较2020年增长85倍,单体网箱最高产出超1500吨;

  全产业链贯通‌

  建成中国深远海水产品集散中心,开设冷链直达欧洲、日韩的“海上高速公路”,48小时内可将鲜活三文鱼送上30国餐桌;

  衍生开发鱼油胶囊、胶原蛋白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精深加工产值突破80亿元;

  富民强村成效显著‌

  联动周边23个渔村发展配套服务业,培育新型职业渔民1.2万人,户均年增收8.5万元,渔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百万元。

  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模式领跑全球‌

  碳汇能力提升‌

  通过贝藻类固碳与网箱减排技术,每万吨三文鱼养殖可中和二氧化碳5500吨,较传统近海养殖碳足迹降低65%;

  种业自主突破‌

  成功培育“烟鲑1号”耐高温三文鱼品系,打破西方国家对鲑鳟鱼种的垄断,苗种自给率从17%提升至89%;

  国际标准输出‌

  参与制定《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规范》等6项国际标准,向挪威、智利等国家输出智能网箱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百箱计划”目标达成,烟台市启动“千箱工程”新规划,计划2030年前在黄海冷水团海域新增智能网箱900座,配套建设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园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库,打造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