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聚焦>正文

烟台联通技术反诈显成效:大数据织网拦截‘装孙子’骗局

时间:2025-05-15作者:烟台新闻网阅读:4分类:本地聚焦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的“亲情牌”诈骗案件频发,给社会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烟台联通凭借其技术优势与警方紧密协作,成为反诈战线上的重要力量。其中,协助破获的“装孙子”跨境诈骗案,不仅展现了电信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凸显了技术赋能公共安全的巨大潜力。

  大数据织就反诈天网:从线索挖掘到精准打击

  烟台联通依托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异常通信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与建模。在“装孙子”案件中,诈骗团伙通过境外号码冒充老人亲属编造紧急情况索要钱财。联通技术团队通过分析通话频次、地域特征及话术关键词(如“手术费”“保释金”等),迅速锁定可疑号码集群,并将关联数据链移交警方。这种技术手段如同为警方装上了“透视镜”,使隐藏在海量通话中的犯罪模式无所遁形。据统计,仅2025年前五个月,烟台联通便协助公安机关查询涉案线索290余条,封堵涉诈号码330多个,技术反制直接避免群众损失超1700万元。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拦截:通信反制技术的实战应用

  当诈骗电话正在实施时,分秒必争的拦截尤为关键。烟台联通创新性地建立了“三级响应机制”:一线客服识别异常通话后,技术团队可立即启动“紧急通信反制”,通过强制挂断、号码标记、关联号码冻结等手段阻断诈骗链条。例如在某起案件中,一位八旬老人已准备转账9.8万元给冒充“孙子”的骗子,因联通系统实时触发预警,警方得以在转账前上门劝阻。这种技术干预好比“电子急救车”,为潜在受害者抢回黄金止损时间。截至目前,该机制已成功执行反制操作110余次。

  源头治理:筑牢入网安全的防火墙

  技术反诈不仅限于事后追查,更需从源头遏制犯罪工具滋生。烟台联通严格执行“断卡行动”要求,对电话卡办理实施全流程管控:通过人脸识别与证件核验系统杜绝虚假开户,建立高风险号码库实现动态筛查,并对营业厅从业人员开展反诈培训考核,确保“百分百培训上岗、百分百规范操作”。这种“技防+人防”的双重保障,相当于给每张电话卡加装“DNA检测仪”,仅2025年就捣毁固话诈骗窝点29处,查扣作案设备60余台。

  跨领域协同:构建反诈生态圈的启示

  “装孙子”案件的成功破获,揭示了电信企业与司法机关的协作范式。烟台联通与刑侦支队建立“数据共享绿色通道”,技术人员常驻反诈中心提供实时支持,形成“监测—分析—处置—反馈”的闭环。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办案的信息壁垒,正如专案组警官所言:“联通的大数据能力让我们从‘大海捞针’变为‘精准垂钓’。”此外,企业还通过发送防骗彩信、开展社区宣讲等方式提升公众意识,实现“技术打击”与“认知防御”的有机结合。

  在数字化犯罪日益复杂的今天,烟台联通的实践印证了技术驱动的安全治理价值。从一起案件到一套机制,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防控,电信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社会安全的“数字免疫系统”。未来,随着AI语义分析、区块链溯源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这场技术与人性的博弈必将迎来更智能的解决方案。